受內地嚴打保險渠道走資影響,去年內地訪客來港投保數目一度連跌多季,今年首兩季終見回升。業界相信,原因乃內地人的理財需要持續增強,加上本港保險產品已趨成熟所致。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及身兼全國政協委員暨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資深保險業人士容永祺籲請同業,務必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兩大國策促進內地與香港加速融合的契機,借助3大優勢,盡早搶佔內地市場,爭飲「頭啖湯」。
更多詳情保險乃財務策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惟早前有調查顯示,基於信心不足,港人鮮會尋求專業人士制定合適的財策方案,為退休作準備。有政府及保險業人士認為,要增加市民對保險的信心,重塑保險業形象、外治內調、雙管齊下乃箇中關鍵;而加強推廣與教育、考取專業認證,以至提升入職學歷要求皆屬可行措施。
更多詳情上期提到自願醫保的3項細節:標準化條款、收費透明度及擴大保障範圍料會增加市民使用私家醫院的意慾。惟市場擔心實際推出後很大機會成為公共年金翻版。有保險業與醫護界別人士建議,當局宜進一步優化計劃的監管、吸引力以至透明度,令計劃推出時更有賣點。
更多詳情根據立法會秘書處有關《香港的個人醫療保險》研究簡報顯示,本港個人醫保受保人口在過去10年間急升78%,在2006至2016年的10年間,個人醫保產品滲透率更由20%飊升至34%。近年醫保投保人數、保單數目及保費收入均錄得顯著升幅,但私家醫院在本港住院病人出院總人次所佔的比重卻不升反跌,反映私營醫療服務需求追不上整體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
更多詳情與中國內地相比,香港保險業的發展可謂相當成熟,但有研究報告指出,若以金融科技的採用率比較,內地金融科技使用者佔整體人口的百分比較香港高逾一倍,反映本港金融科技,包括保險科技的使用情況明顯落後。眾安科技首席執行官陳瑋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龐大的市場潛力乃促使內地企業及保險公司通過科技能力吸納潛在客戶的原因。
更多詳情金融發展局(金發局)去年發表題為《香港金融科技的未來》報告,對不同地區的金融科技發展概況進行剖析。報告指保險科技(InsurTech)乃金融科技5大發展重點之一,積極推展有利業界持續發展,並可保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
更多詳情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的成立被形容為保險業監管新時代的來臨,但保監局行政總監梁志仁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該局的職能不只是規管保險業界、確保業界守法循規,更包括與業界緊密合作,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更多詳情去年6月,獨立於政府的全新保險業監管機構──保險業監管局(下稱保監局)正式接替昔日為政府部門的保險業監理處。隨着這個被形容為「新規管世代」的新一頁正式展開,行業的發展將何去何從,又為廣大市民帶來哪些影響?全新一輯「保險業起風雲」系列將詳細探討。
更多詳情過去一年,本港保險業增長勢頭不變,單以2016年為例,首三季人壽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便較前年同期上升逾3成,同期新造保單數目亦增逾1成。因應行業不斷擴展,近年保險業除了積極招攬新人、加強人才培訓外,更致力改善客戶服務體驗,究竟這些舉措如何支持行業持續增長呢?
更多詳情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於去年3月的業績會上,直言2016年經濟乃廿年來最差,「幾乎無一個行業係好」。但回顧過去1年本港各行業的發展,似乎又未至一面倒難看,至少保險業仍能維持升勢,首3季毛保費總額就較2015年同期上升20%。踏入2017年,業內人士預期行業前景仍然看俏,惟面對法規與監管上的轉變,業界勢要作出調整,以配合新環境、新制度。
更多詳情隨着內地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及人口老化急遽,內地民眾對保險需求甚大,而內地保險業近幾年的增長凌厲,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15年1至10月保險統計數據報告,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1,627.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17%;但內地人平均投保率仍甚低。其中以華南地區是全國保險業發展最好的地方,廣東省也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這片尚未開發的龐大市場,不只內地保險從業員垂涎,連香港保險從業員都極欲進入分一杯羹。但港從業員北上發展,對香港客戶有何影響?
更多詳情大家日常會因為甚麼事向保險從業員徵詢意見呢?其實,隨着本港的保險產品愈來愈多元化,而大眾對資產管理的認識及需求日增,保險從業員的角色亦逐漸轉型,其服務領域已由傳統的保險業務,擴展至財務策劃領域。因此,現今的保險從業員除須具備專業的保險知識,更要對財務策劃的相關範疇有一定的了解和涉獵,才能在客戶選購保險產品時提供適切的建議,助其建立穩健資產方案。
更多詳情香港保險業是否有人才短缺的問題呢?相信大家會有不同的意見。誠然,本港保險業從業員人數在過去10年有近一倍的增幅,但保險行業本有前中後台之分,且隨着本港人口持續遞增、業內產品及服務愈趨多元化,而內地訪客新造保單數字上升,不同職位的人才培育與專業化提升無可避免成為業界必須正視的問題。
更多詳情2015年7月10日,對一般市民來說是平凡不過的日子,但對逾8萬名本地保險從業員來說則相當重要,因保險業即將進入行業的「大時代」,當天立法會通過了討論多年的《2014年保險公司(修訂)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正式落實成立獨立的保險業監管局(下稱保監局),日後保監局將直接監管保險業中介人,代替目前的業界自律監管。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曾發新聞稿表示:「保監局的成立,是自1983年《保險公司條例》獲通過以來,保險業最重要的規管改革。」
更多詳情香港除了人多車多,原來保單數目亦不容小覷。以2014年為例,本港保單數目便有1,080萬份,若以380萬勞動人口計算,人均保單數目便為2.8份。而配合保險業的發展,當局打算於年底前成立臨時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儘管有關轉變會為市民及業界帶來甚麼影響仍是未知之數,但可以肯定與你我均息息相關。
更多詳情